2016年1月25日星期一

杜鹃花开,壁蜂筑巢(疑似盗条蜂)

更正:根据flickr网友bleu geo的鉴定,本文中所述的“壁蜂 ”实为条蜂属(Anthophora)的种类。它们的前翅有3个亚缘室,而壁蜂所属的切叶蜂科只有2个亚缘室。
2016年2月10日更新:根据《中国动物志昆虫纲第20卷膜翅目准蜂科蜜蜂科》,这种条蜂有可能是盗条蜂(Anthophora plagiata)。书上说该物种“毛色变化极大,从灰白至黄褐至红褐至黑色”都有。

在网上搜到两张毛色和巢管都很相似的照片:
http://www.wildebijen.nl/schoorsteensachembij.html

http://www.denederlandsebijen.nl/Ant...iata/Bijen.htm
 



2014年,我偶然在自己寄居于北京远郊的村子附近发现迎红杜鹃,把拍到的照片发到中昆网后,膜翅版版主集虫儿问我都有什么昆虫访花,遗憾的是,我当时只顾拍照片,没注意访花昆虫。迎红杜鹃没过多久就凋谢了,我只能等到来年继续观察。
 2015年4月初,我在附近另一条山谷看到迎红杜鹃开花,决定抽空到头年拍迎红杜鹃的地方,为那个没能解答的问题寻找答案。
为什么一定要去那里?这是因为山谷里面离村子比较近且不太陡的山坡都已被开辟为果园。即使是在山谷深处,迎红杜鹃也仅仅残存于陡峭、背阴的北坡上,要在这样的地势观察和拍摄,殊非易事。附近的山谷几乎都被我探索过,只有头年发现迎红杜鹃的地方适于观察和拍摄。
4月10日,天气还算过得去,我一大早就出发了,路才走了一小半,我发现路边的一小块近乎垂直的裸露土坡上有一群胖乎乎、毛茸茸的壁蜂雌蜂正在筑巢。虽然以前也曾观察到壁蜂在墙壁上筑巢,但利用天然土壁筑巢的壁蜂却是第一次看到。我立刻停下脚步,开始饶有兴味地观察起来,并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把它们作为主要的观察对象。

 壁蜂筑巢视频:


这种壁蜂的雌蜂头部和胸部均为黑色,上面布满黑色的茸毛。它腹节背面的毛以棕红色为主,各个腹节之间有一条金黄色的条纹,而腹面边缘的毛则为淡黄色。整个看来,雌蜂前黑后红,圆滚滚的模样,十分可爱。根据我从Google上搜索到的资料,这种壁蜂有可能是从西班牙引进的角壁蜂(Osmia cornuta)。 IMG_9084

雌壁蜂们一趟趟地从河边运来水,把土坡上选定的巢址润湿,然后用一对挖掘机般的强壮大颚将泥土一点点地刨出来,慢慢挖成一个洞穴。

图注:壁蜂的巢区
 IMG_8510

图注:正在挖洞的壁蜂雌蜂 IMG_8532

图注:一只壁蜂雌蜂准备离开洞穴,在洞口露出脑袋和那对大颚 IMG_8604

图注:壁蜂巢穴内的洞壁被水润湿以便挖掘 IMG_8686

在洞穴挖到一定程度后,壁蜂就会将挖出的泥土和成稀泥,用足将泥浆推到身后,再把腹部和尾部当作刷子,在洞口外把稀泥涂抹均匀,修筑成一条通道,充当“门厅”。与一些蜾蠃的桶状“门厅”不同,壁蜂的“门厅”顶上有一条缝。这条缝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用途,似乎只是为了让体型丰满的雌蜂在修筑通道过程中能够用脚爪抓住缝隙的边缘不至掉落。至于门厅本身有何用途,是遮挡洞口、防止天敌发现巢穴?抑或是为了在雌蜂产卵期间让巢穴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目前还不清楚。

图注:一只雌蜂开始修筑“门厅” IMG_8697

图注:已经修筑好一小截的“门厅” IMG_8555

当雌壁蜂们忙着筑巢时,几只雄壁蜂也在巢区前面盘旋,一遇到返回巢穴的雌蜂就尾随其后,雌蜂经过几番往复闪避,通常能够将雄蜂甩掉。如果它没能甩掉雄蜂,那么,雄蜂就会趁着它在洞口或“门厅”入口降落的一瞬间,从后面将它一把抱住,接着便双双滚落到巢区前的杂草树叶之中。壁蜂版的滚床单,或许叫“滚树叶”更恰当一些。

图注:一对壁蜂在巢区前面追逐:前面(图片上方)是雌蜂,后面是雄蜂 IMG_8718

图注:正在“滚树叶”的一对壁蜂 IMG_8519

这种壁蜂的雄蜂与雌蜂外表差异比较大。相较于雌性,雄性的体型略瘦,身体和腿上都长满金黄色的毛,背部的毛看起来颜色略深,为棕色;而黑色的复眼之间有光滑无毛的亮黄色上唇,看起来非常醒目。

 图注:在巢区附近暂停、休憩的壁蜂雄蜂 IMG_8871

修筑好“门厅”之后,壁蜂雌蜂便开始在巢内产卵,并从附近盛开的杏花上采集花粉花蜜,给未来的宝宝准备蜂粮。从外观上看,处于这个阶段的雌蜂与尚在筑巢初期的雌蜂有一个明显区别:它的携粉足上沾着黄色的花粉。

 图注:左中足上沾着花粉的壁蜂雌蜂 IMG_9074

但壁蜂们没有想到的是,一些不速之客正偷窥着自己的一举一动,这其中就包括几只疑似的尖腹蜂。当壁蜂们忙着筑巢时,尖腹蜂雌蜂也开始在它们的巢区附近逡巡,趁着壁蜂离巢的空隙,偷偷钻进巢中打探并产下自己的卵。有时壁蜂回家会遇到正待在自己巢中产卵的尖腹蜂,碰到这种情况,壁蜂可能会惊慌失措地飞走,甚至误闯其他壁蜂的巢穴。

图注:尖腹蜂在壁蜂巢穴的洞口探出脑袋,它的上唇上长着亮黄色的长毛 IMG_8681

说起来,尖腹蜂还算壁蜂的远房亲戚,它们都属于蜜蜂总科的切叶蜂亚科(Megachilidae)大家庭,只不过前者属于其中的切叶蜂族(Megachilini Latreille,1802)尖腹蜂属(Coelioxys Latreille,1809),而后者属于其中的壁蜂族(Osmia Panzer,1806)壁蜂属。不过,小可道行太浅,尚无法确定这种尖腹蜂的具体种类。

 图注:一只尖腹蜂停在壁蜂巢区土壁上休息,它的腹部有黑黄相间的条纹 IMG_8664

尖腹蜂主要盗寄生于切叶蜂族各属(如七齿黄斑蜂),但也有一些种类寄生壁蜂。等到尖腹蜂的幼虫在寄主(在这里也就是壁蜂)的巢内孵化后,它们就会用坚硬的上颚杀死寄主的幼虫,反客为主,霸占壁蜂麻麻辛辛苦苦为自家宝宝挖成的安乐窝,吃着壁蜂麻麻辛辛苦苦为自家宝宝准备的蜂粮,在里面舒舒服服地长大、化蛹,直至羽化,然后才挖开壁蜂封闭的巢穴钻出去……继续祸害下一代壁蜂宝宝。

图注:壁蜂巢区附近一朵毛地黄花朵上的尖腹蜂 IMG_8665

图注:一只尖腹蜂停在壁蜂巢区腹节的石块上休息,从照片中可隐约看到它复眼上长着毛,最后一节腹板有齿状凸起 IMG_8684

除了这些疑似的尖腹蜂,我还在壁蜂的巢区发现另外两只不速之蜂:其中一只个头特别小,身体泛着黄绿色的金属光泽,因为附近有大量壳斗科树木,起初我以为它是长尾小蜂科(Torymidae)长尾小蜂属(Torymus Dalman)某种寄生栗瘿蜂的小蜂,在多风的4月天偶然飞进壁蜂巢内避风,但后来我又从网上查到,长尾小蜂科也有一些种类会寄生壁蜂,不知道这一只是否属于这一类;另外一只则是个头更大的艳斑蜂(Nomada sp.),它也跟尖腹蜂一样营盗寄生生活,寄主是隧蜂。我2014年就曾在院子里的菜地上观察到这种艳斑蜂偷偷钻进隧蜂洞中,刚刚在路上也发现多只艳斑蜂紧贴地面作低空飞行,寻找寄主巢穴。

图注:从壁蜂巢穴里爬出一只长尾小蜂 IMG_8535

图注:一只艳斑蜂从壁蜂巢区前方飞过 IMG_8674

在观察了几天壁蜂筑巢后,我终于决定继续深入山谷,前往头年拍摄迎红杜鹃的地方。几只蜂儿在杜鹃花间“嗡嗡”地飞来飞去,可惜这里的地势仍然很陡,我只能从下面的路上拍摄。远远看去,这些访花者似乎正是我这几天刚刚观察过的壁蜂。不过迎红杜鹃可能只是它们的小众顾客,它们真正的服务对象是4月开花的桃杏等果树。

 图注:深谷中的迎红杜鹃 IMG_8793

图注:最下面那一排花朵的中间隐约可见一只访花的蜂 IMG_8781

有意思的是,一些营盗寄生生活的蜂(包括本文中提到的艳斑蜂和尖腹蜂)也被统称为“cuckoo bee”或“cuckoo wasp”,直译过来就是“杜鹃蜂”。只是这里的“杜鹃”跟杜鹃花没什么关系,而是来源于具有类似生活习性的杜鹃鸟。

4月下旬,我再次造访壁蜂的这个巢区。跟10号相比,这里明显安静多了,只有一两只壁蜂仍在筑巢,大多数巢穴的洞口已经被封上,洞口外的“门厅”也不见了。除此之外,尚有几只体型较小的蜂也在这里飞舞,不过,回家比对照片后,我发现其上唇为黑色,跟上次见到的尖腹蜂明显不同。它们是谁?到这里来做什么?也许只能等到明年再设法揭开这个谜了。

 图注:壁蜂的大部分巢穴已经竣工 IMG_0796

图注:另一种身份存疑的蜂 IMG_0792

参考文献: 1. 《中国动物志. 昆虫纲,第四十四卷. 膜翅目. 切叶蜂科》,吴燕如编著,科学出版社,2006 2. 《盗寄生性蜜蜂——艳斑蜂的行为生物学观察》(http://www.docin.com/p-823262483.html),丁亮、黄敦元、张彦周、黄海荣、朱朝东,《昆虫知识》2008 45(4) 3. 《奥森公园艳斑蜂(Nomada)》(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36560-787296.html),朱朝东,科学网zhuchaodong的个人博客

 (本文原发表于果壳网,经修改整理后重新发表于本博客中,喜欢本人科普小文的墙内读者请翻墙阅读,我实在受不了墙内变态的敏感词审查和成建制的五毛和网络暴民了。)

1 条评论: